此页面需要javascript支持,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长三角家校合作先在哪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06-14

内容摘要:长三角地区的家校合作工作开始早、基础好,在全国领风气之先,有很多值得总结、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区域教育

作者简介:

6月11日,由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主办、主题为“新时代·新智慧·新实践”的首届长三角家校合作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近500名与会代表深度讨论了家校合作的焦点难点问题。论坛同时宣布成立“长三角家校合作研究与指导联盟”,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一市的22个家校合作研究与指导机构,将秉持“共建、共研、共享、共赢”的发展宗旨,共同推动长三角各地区家校合作的发展。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所说,长三角地区的家校合作工作开始早、基础好,在全国领风气之先,有很多值得总结、学习的地方。这个“先”的已然和未然体现在哪些地方?当记者把问题抛到论坛的微信群时,答案纷至沓来:“家庭自觉,部门协同,专业依托,区域重塑,学生中心。”“需要政府立法,需要高校加强指导、培训,建议高校设立家庭教育专业,师范类专业增加家庭教育相关课程。”“家校交流要适度,具体沟通有温度,宏观设计有高度,家校社‘合唱’有广度,这才是家校合作的‘复合肥’。”“上有政府支持,中有教育局行政主推和业务有指导,下有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家长及社会资源,横有各部门联动,努力形成一个大的教育环岛。”

1.理念:家校合作是“原则”而不是“选择”

“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开放有序、高效公平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应对社会转型的多重需求,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教育热点、难点和重大问题,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体现公平、科学、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一定不能少了家庭教育,一定少不了家校合作。”在谈到家校合作的定位时,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周勤健如是说。

对此,孙云晓深以为是:“长三角家校合作之‘先’首先体现在理念上,家校合作正在成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孙云晓认为,家校合作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孩子健康而全面地发展,教师群体是最直接、最广泛、最巨大的家庭教育指导力量。学校在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优势指导家长时,一定要“尊重家庭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尊重父母的主体地位与责任、尊重儿童的权利、尊重家庭的传统与个性。这是‘原则’而不是‘选择’”。

“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儿童成长责任的过程,涉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大主题。”在论及家校合作的功能时,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重涵特别提到了“教育人口”和“教育认同”这两个概念。他说,家长占全社会人口的80%—90%,也就是说,家长群体的舆论基本上代表着全社会的教育舆论。“家校合作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面向全体家庭和家长提供服务,二是达成家庭(社会)对学校及其教育的认同和支持,扩展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两者不可偏废,而后者容易被忽视。”

教育认同有多重要?吴重涵引用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话指出,现代社会公关危机产生的根源,是未能顾及社会认同(社会信任)。“教育属于社会认同和信任问题多发领域,热点公关危机频发,所以学校要通过家校合作抓好家校沟通,取得家庭和社会的认同。”

吴重涵认为许多教育改革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就是广大家长不了解、不理解,导致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抵制。迫切需要通过推进家校社合作,引导家长和社会更新教育观念、消除家校隔阂、形成育人合力。他的观点引发了基层实践者的共鸣。浙江省绍兴市柯灵小学校长金华星认为,学校有责任引导家长走出“用力过猛”的焦虑和紧张,坚守专业性、全局性和规范性,家校双方各行其道,才能实施更高层次的“不重复”的合作。

2.格局:延伸为家校社联手的教育“环岛”

理念引领、机制保障,是长三角家校合作的常态,很多地区都将家校合作纳入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上海市嘉定区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上海市首个区域性家长委员会。2008年上海市静安区率先成立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是一家具备独立法人资质、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目前拥有7名专职员工,有效解决了家校合作工作政出多头、互不联通、资源分散、力量难以集中、操作难以落实的问题。

论坛上,家校合作其实应该是“家、校、社合作”成为共识,其中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江西省峡江县和苏州市的实践案例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

石浦镇中心小学是全国家校合作的发源地,1983年就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近4年来,他们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议事制度,由学区内来自各行各业的社区主任、人大代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等19人组成教育议事会,多方联动、融合资源,成功解决了原来凭借学校单边力量根本不可能解决的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金山书院”年久失修、校园用地上11户居民房拆迁等大难题,真正成了学校发展的有力同盟。

为了化解家校社联系不紧甚至割裂对立给教育带来的低效和失效,峡江县全民总动员,实施县级领导挂校联系,家校社合作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挂帅主抓,12个县级领导每人负责联系帮扶一所学校。他们整合人社、财政、妇联等30个职能部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家校社协调指导委员会,变教育部门的“独角戏”为全县相关部门的“大合唱”,家校合作呈现一派新气象。

“有课程、有师资、有阵地,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是苏州市家校合作进入深耕细作新阶段的概况。苏州市2015年启动家庭教育课程项目,率先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属全国首创。三年来,苏州市编制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发放家庭教育家长读本、培训近2000名家庭教育指导者,11支志愿者巡讲团每年深入学校和社区开展千场讲座,200所项目学校在5个课题下探索示范,“苏州家话”沙龙期期受到家长热捧……成为政府公共服务覆盖面最广泛、最实在的“民生项目”和“民心工程”。

“我们正在谋划更大范畴的协同育人管理网络,扩容家校合作组织架构,建立工作联系研讨制度。”上海市嘉定区的这一目标,也是长三角家校合作的共同愿景。

3.效能:激发多元途径的复合作用

在论及家长的参与权、监督权、建议权、评价权等“赋权”话题时,论坛的另一个高频词是“赋能”——如何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胜任力、区域教育学院如何发挥家庭教育指导的枢纽作用、如何引入新媒体的信息化手段提升家校合作的效能。

静安区自2017年起引进家长慕课的“同学”。平台的直播功能也极大拓宽了静安教育大讲堂的受众面,线下和线上结合,在线观众经常达到两三万人,让传统的大讲堂实现了效能倍增。

新媒体的兴起开拓了家校沟通的新渠道,同时也带来新困扰。目前教师使用最多的微信群,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有缺点:刷屏过度、重要消息容易被淹没;成员无法控制,争执、围观让老师为难;信息爆炸,老师沦为“24小时客服”;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引发“群体事件”。已在上海市2000多所中小学使用的家校沟通工具“晓黑板”,用“星状结构”代替扁平的“网状结构”,让老师轻松实现沟通管理,提高了家校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这次论坛研讨了家校合作的真问题,许多案例分享了各地创新实践的真经验,用事实和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推进家校合作的真效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家成拿着一本沉甸甸的《家校合作50例:区域设计和学校智慧》说:“这些多层级、多主体投入创生的家校合作新格局,涉及家校合作制度与组织建设、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师发展、家长参与评价、家长参与治理等,呈现了丰富的实践策略与发展路径,是家校合作上海经验的一次自觉积淀。”(中国教育报记者 杨咏梅)

股权体检

微信扫一扫

给你的企业做一次

更全面的股权健康体检

股加加,一站式股权激励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开启智能股权激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