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需要javascript支持,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美媒:教育失衡正制造中国“隐形危机” 改革需求迫切

来源:网易|2017-11-21

(原标题:美媒:教育失衡正制造中国“隐形危机” 改革需求迫切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参考消息网11月21日报道 美媒称,在西方,人们广泛认为中国的学校里全是数学和科学奇才,他们恰好是未来的公司所需要的学生。这具有误导性:多年来,颇受媒体关注的研究表明,中国在标准化测试中取得杰出成绩的只是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当把更广泛的人口纳入测试后,中国所有科目的排名全面下降。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1月19日报道,官方数据证实了这一情况。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不到9%的中国人接受了大学以上程度的教育,超过65%的人口仅接受了初中及以下程度的教育。在最富裕地区以外,大多数中国人甚至缺少在高收入经济体中所需的最基本技能。

报道称,让情况更糟糕的是,农村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们由祖父母辈抚养长大。他们的父母在遥远的城市工作,这些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通常差很多。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斯科特·罗泽尔将之称为正在形成中的“隐形危机”:他估计,在未来数十年内,大约有4亿准备不足的中国人可能要找工作。他的研究触到痛处,媒体对其进行了大量报道。

虽然人口变化和技术变革在加速,可是教育水平的差距将会拉大。随着工资上涨,中国制造商将面临日益加剧的、来自欠发达国家的竞争。随着自动化的改进,工厂将需要受过更好教育的工人。随着旧产业瓦解,工人将需要新技能。

报道称,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没有为这些变化做好准备。在仅有约25%的劳动年龄人口有高中学历时,要维持一个先进的、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体是不可能的。罗泽尔发现,在过去70年间,每个从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水平的国家完成转型前,至少有75%的劳动年龄人口拥有高中学历。

更广泛地提高教育水平需要投资和改革。

大多数国家将从更多的教育投资中受益。但在中国,这一需求尤其迫切:即使在繁荣的城市中心,每间教室里也通常挤满了50名学生,迫使实际的教育工作落到了失望的家长身上。这可能会导致失败。

报道称,另一项重点工作应该是大力整顿所谓的户口登记制度。这么多农村孩子由其祖父母辈抚养是因为他们受到限制,无法在其父母工作的城市获得公共服务,包括教育。

报道称,最终目标应该是改革课程。中国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出名。重点应该放在帮助推动创业和创新的技能上——比如创造力和不拘一格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确保学生可以在一个充满机器人和无人机的世界中参与竞争。

报道称,中国人民适应能力足够强,有足够的创造力,足以实现其目标。但这将是一段困难重重的路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教育失衡已成中国面临的“隐形危机”(彭博新闻社网站)

【延伸阅读】日媒称农村教育水平攸关中国未来:城乡教育环境差距较大

参考消息网11月14日报道 日媒称,在中国经济中,决定技术革新可持续性的因素,一个是知识产权,另一个是进行新技术开发的人力资本。关于前者,像华为那样获得许多国际专利的民营企业正在崛起,同时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中心,开放式技术革新也在蓬勃发展。中国的知识产权环境正在逐步改善。而发展人力资本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

据日本《东洋经济周刊》11月11日报道,中共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体现了中国领导层的自信。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国国家领导人指出社会主义的发展已进入“新时代”。这表明,中国今后将重视深化供给侧改革,特别是推动作为经济发展原动力的技术革新。

报道称,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斯科特·罗泽尔就此提出了新建议。罗泽尔是开发经济学研究的第一人,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农村地区积极开展田野工作,还与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实施大规模农村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议。

报道称,罗泽尔目前进行的研究是,以中国婴幼儿为对象的智商测试。他的研究团队在中国农村地区进行了首个系统性智商测验,了解婴幼儿智商发育情况,再分析这会对中国将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报道称,虽然中国大城市的教育环境已经较好,但农民或者到城市打工者的教育水平不高。比如说,2010年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受过高中教育的劳动者比例为24%,大大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74%),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也很低。此外,城市和农村在这方面差距较大。

报道称,罗泽尔根据在陕西、云南、河北实施的智商测试结果得出结论说,中国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低,首先是因为这些地区很贫困,身为父母者不懂婴幼儿营养摄入和教育的必要性。在一定时期内向调查对象地区的农村婴幼儿提供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帮助开发智力的玩具和图书后,他们的智商测试得分明显改善。

报道称,在今后中国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罗泽尔就此表示,在占总人口一半的农村地区,改善人力资本的工作落后了。

报道表示,虽然农村婴幼儿教育等问题还不会立即左右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如果迟迟不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会受到影响。


在云南省的一处偏远村庄,一名孩子趴在床上做作业。(香港《南华早报》网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7-11-14 13:40:55)

【延伸阅读】美记者感受中国“冷酷”幼儿教育:激励学生更有规矩和礼貌

参考消息网11月20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传统学校奉行的教育理念几乎与西方教育家的建议完全相反。老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和家长必须完全服从老师。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远远高于西方家长。

据西班牙环球网站11月17日报道,当莱诺拉·朱(音)和她的丈夫及3岁的儿子雷尼来到上海时,他们面临着孩子受教育问题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一种选择是外国人在上海开办的私立学校。这类学校更重视孩子的意愿而非教师的权威,禁止体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并没有那么重要。另一种选择是中国的公立学校。这些学校要求对师长绝对服从,执行严格、整齐划一的规章纪律,用大量时间让学生死记硬背。在犹豫之后,朱最终选择了后者。

报道称,在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周,儿子雷尼回家告诉妈妈,在吃饭时间,老师用按住嘴巴的方式强迫他吃下一个鸡蛋。雷尼把鸡蛋吐了出来,但老师又往他嘴里强行塞了几次鸡蛋,直到他最终咽下去。第二天,怒不可遏的朱冲到幼儿园,就强迫吃鸡蛋一事质问老师。老师说确有此事。朱告诉中国老师,在美国不会采用这种强迫的方法,而是会向孩子们解释,吃鸡蛋对他们的营养很重要,“我们鼓励他们自主选择吃鸡蛋”。中国老师问:“这有用吗?”朱承认,事实上,这的确没用。

上了几周幼儿园后,朱发现以前不愿吃鸡蛋的雷尼回家后竟能主动要求吃鸡蛋。中国学校的教育方法并非最正确,但却是最有效的。

报道称,朱在她的新书《小小士兵:一个美国男孩,一所中国学校,一场国际赛跑》中讲述了吃鸡蛋以及儿子在中国学校的其他一些经历。这本有趣的书从记者的角度对中美教育进行了对比,将幽默与严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朱的成长经历很特别。她是出生并成长在美国的华裔,从小生长在美国的个人主义与自己父母的权威主义的双重影响下。而她的儿子雷尼则正好相反:父母是思想进步的美国人,却让他在严格的中国精英学校中接受教育。这些学校崇尚勤奋、个人牺牲以及数学教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雷尼此前在西方上的幼儿园强调培养“快乐的孩子”。

报道称,中国传统学校奉行的教育理念几乎与西方教育家的建议完全相反。老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和家长必须完全服从老师。朱在书中指出,在中国,教师所受到的尊重超过世界其他地方。这种权威与许多纪律规定相关,例如学生必须始终保持端正的坐姿,只能在固定的时间上厕所或喝水。另外,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老师还会对学生进行呵斥。中国人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做法同样对教育很有帮助。因为,如果所有人的步调一致,就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虽然中国学校的行事方式有点冷酷,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在相反的方向上做得太过,导致将学生的个人诉求凌驾于集体诉求之上。

报道称,一开始恼怒和不理解的朱最终发现了两件事情:儿子对中国学校“逆境”的承受和适应能力超乎她的想象;严格的纪律并没有损害儿子的快乐和好奇心,而只是让他变得更有规矩、更守时、更有礼貌。

朱在书中还提到,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远远高于西方家长。在中国,家长帮助孩子完成作业是普遍情况,老师每天都会用微信向家长发送作业和教学指导。中国家庭必须为孩子准备在家完成作业的书桌,而不能简单用饭桌代替,这体现了课外作业在中国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家-校关系也是中国学校的教学内容之一。


资料图片:这是在北京市某幼教机构,家长们带着孩子正在观看动画片(2012年10月7日摄)。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7-11-20 10:51:00)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互联网教育日渐火热 新职业“网师”应运而生

参考消息网10月23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公众近年对互联网教育的热情日益高涨,从而催生了一个新职业——网师,其中的“知识网红”、顶尖网师年收入能达到百万元(人民币,下同)甚至上千万元。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月23日报道,网师英文叫“Iteacher”,他们大多是年轻人,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在网上直播授课并收费。授课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领域:学前教育、K12教育、高等教育、留学教育、职业教育、语言教育、兴趣教育以及综合平台。

报道称,沪江合伙人、实时互动在线教育平台CCtalk总裁陆坚受访时说,“时下的直播网红是美女帅哥,直播内容不是传授知识,属于娱乐化、游戏化的内容。”陆坚表示,和一般网红相比,“知识网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直播课程除了语言类教学,还有一些培训,如职业教育类,公务员考试培训等,顺应大众的刚性需求。同时也有知识分享类的内容。”

报道称,对于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的未来,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未来三年仍将维持增长态势,预计2019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交易规模将达3718亿元。

(2017-10-23 14:18:00)

【延伸阅读】要有“小学生研究苏轼”的教育自信

一篇名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发布在“清华附小2012级4班”微信公众号上,很快,该文在朋友圈刷屏。据该文的共同发布者清华附小2012级4班的副班主任、数学易老师介绍,截至10月10日晚,该文的阅读数已经在90万以上。(10月12日 澎湃新闻)

对于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来说,“课题研究”再平常不过,然而小学生也搞“课题研究”就显得有点“高大上”了。清华附小的一篇《当小学生遇见苏轼》文章展示的5份小学生的研究报告,让舆论感叹“别人家的孩子”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小的质疑。

家长究竟帮了多少忙?这是网友质疑的关键所在。从展示的内容看,这几份“课题研究”不仅需要分析和撰写文章的能力,还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电脑操作能力。而在大多数人看来,小学生很难达到这种能力,而同时拥有这两种能力更是不太可能的事,所以,孩子们的“课题研究”家长必定“参与”不少。

网友的质疑,可以理解为是对“别人家的孩子”的羡慕嫉妒,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下教育存在的不自信现象。而这种“不自信”至少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时间不够。当下我国的教育多数还处于应试教育状况,为了升学率,家长之间、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无论是校园里的题海战术也好,还是校外的各种培训班也罢,只要是能够挤出的时间都会用在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上。其二,动力不足。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一个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升学率”,“课题研究”虽然有助于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能力的锻炼并不能直接帮助学校提升升学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难相信,会有学校有动力去培养孩子除考试之外的其他能力。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只看到最后呈现的结果,没有看到学生进行研究的过程,当然有理由去质疑。然而,围观小学生“研究苏轼”这件事,难道真的只有质疑?我们常常在抱怨我们的教育这不好那不好,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唯分数论,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然而,当有人开始试着去改变这种教育方式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不是去“鼓与呼”,反而是去质疑,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教育不自信的表现。

大学生的“课题研究”尚且需要导师和教授的引导,更何况是知识范围本身就不太广的小学生了。所以,小学生作一个大文豪的“课题研究”,本身就离不开家长以及老师的帮助。至于家长或者老师到底帮了多少忙,也没有过多需要指责的,因为,即使他们参与“过多”又如何呢?作为一种创新教育的方式,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思考,这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种进步,我们应当有这个教育自信。(易成利)

(2017-10-13 11:42:58)

【延伸阅读】英媒关注中国投资者搜寻外国教育资产:父母愿为孩子学习花大钱

参考消息网11月12日报道 英媒称,随着更多中国学生在国内外寻求西方教育资源,中国投资者正在加紧寻找海外教育资产。

据路透社11月10日报道,一家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董事总经理说,投资者、尤其是私募股权公司青睐教育资产,因为它们现金充裕,有来自预付学费和其他费用的稳定收入。

他说:“这项业务会受到长期关注。这很容易理解。”

报道称,推动这些举动的是,前往西方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持续增加,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扩大的中产阶层群体正在国内寻找国际风格的教育。另一个支持因素是,中国的传统观点认为,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第一要务。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16年,在海外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达到54.45万人,同比增长4%,是十年前的四倍多。

并购咨询公司华尔街英语等公司的收入中占大部分。

英媒称,政府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来,中国人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一倍多。虽然家庭已经增加了孩子教育上的支出,但中国2015年允许二孩的决定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对早期和学前教育的需求。

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包括公司、私募股权公司和家族企业在内的中国投资者对这种增长潜力进行了挖掘,已经抢购了一家新加坡学前教育技术公司、一家法国职业培训服务提供商和多所英国私立学校。

报道援引中国私募股权公司鼎晖投资的执行董事侯毅的说法表示:“这确实满足了最关心孩子教育的中国父母的刚需。”

报道称,瑞银集团亚洲并购业务负责人萨姆森·洛也评价道:“不管经济状况是好是坏,教育行业都将有很好表现。这也是一种现金交易,它在中国呈指数式增长。”(编译/李莎)

(2017-11-12 00:15:01)

凡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原标题:美媒:教育失衡正制造中国“隐形危机” 改革需求迫切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股权体检

微信扫一扫

给你的企业做一次

更全面的股权健康体检

股加加,一站式股权激励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开启智能股权激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