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需要javascript支持,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钟山文艺讲坛| 李亦洁

来源:凤凰网江苏站|2018-08-20

8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亦洁作客钟山文艺讲坛,分享她的舞台人生。

【编者按】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联发起主办,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广电集团协办,凤凰网江苏承办的系列讲座——“钟山文艺讲坛”进入到了第二季。期间,不仅吸引了大批观众到场观看,网络传播也收获了众多粉丝。名家们对文学艺术深入潜出的讲解,不仅帮助市民领略了艺术之美、增强了欣赏能力,更是激发了热爱艺术、走进艺术的兴趣。

8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亦洁作客讲坛,分享她的舞台人生。

2016年冬季沉沉的夜色中,一段低吟浅唱在紫金大戏院的舞台响起:“再难回弯弯曲曲的田野小径,再难听清清澈澈的泉水淙淙……”

这是江苏省首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的开幕之作京剧《青衣》的初演——“青衣”指的是角色还是演员,其实已经难以分辨了——如果说“筱燕秋就是嫦娥”,那么李亦洁就是筱燕秋。

“命中就有两根青衣的水袖”,同样是李亦洁的人生注解。

“跳级”两年的戏校生活

首届京昆群英会,李亦洁携三部大戏参与展演,除了《青衣》,她同时演出《太真外传》和《九月菊》。四载蛰伏,成就她继2011年获文华奖后的又一个事业高峰。那时她接受凤凰网江苏专访,卖了个关子,说排演《青衣》期间就给自己定好了来年的目标,只不过具体的操作方式还没有想好。

李亦洁习惯事前安排计划,并迅速付诸行动。两年过去,正如当初所言,她的新戏已在筹备之中。

“我想了很久,琢磨到底做什么戏比较符合现在这个年代,大家能不能接受。”李亦洁说,“现在准备演一个跟南京有关的人物,她叫陈修良。”

2010年,历史画《占领总统府》被重构,“总统府”顶楼不再伤痕累累,背后的南京城也不是浓烟战火,而是平静正和解放军指挥官握手。

面对油画描绘的平面人物,重新诠释历史故事的想法逐渐形成。陈修良如何在所有人都被瞒在鼓中的情况下秘密开展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南京地下党完成了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要把他们的事迹呈现给大家看,不然怎么有人知道?李亦洁这样想。

事实上,“为公众”的使命感并非与生俱来,甚至可以说,她开启戏曲之门也仅仅因为误打误撞。生在与文艺毫无关联的家庭、长在与省内文化中心相隔甚远的家乡——在九岁考上江苏省戏剧学校之前,李亦洁只不过是个喜爱唱歌跳舞的小姑娘。

然而禾苗在成长期起步就遭遇挫折。第一学期分配学花旦,十人一组,她是组里年纪最小、个子最矮的。彼时形象条件尚缺就罢了,更大的打击是她才学了半学期,竟病倒了。

“原来体质不是特别好,再加上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练功,一直到晚自习,学习强度比较大,那个时候年纪小不太会照顾自己,就生了病,回家休养了两年。”

七年的学员生涯,真正学艺的时间却只有五年,病愈返校难免忐忑。好在李亦洁虽然落下课程,但半个学期的基础打得扎实,《三击掌》彩排效果出人意料,不多时,她得知了自己被调至陈正薇课堂的消息。

京剧表演艺术家陈正薇少年时拜梅兰芳学艺,50年代红遍上海,改革开放后甘愿退居幕后潜心教学,80年代执教于江苏省戏剧学校。

在李亦洁的印象中,陈正薇亲切而又严格,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般对待,新学生虚弱,她便说:“身体不好就更需要锻炼,更需要营养。”自此,李亦洁每天的晨练项目又多了两个——比同学早半小时起床出门跑步、喊嗓子,提升肺活量;之后喝完一瓶价格昂贵的、老师自家订购的鲜牛奶。

“寒暑假不回家,就留在学校住老师家,把课补回来。五年都是这么过的。”她回忆道,“跟了陈老师才真正开始学梅戏。”

天津码头挑大梁

1988年自学校毕业,李亦洁被分配到江苏省京剧院。三个院团,三百多号人,同行实在太多。当时京剧院有“一窝旦”的说法,唱旦角的都“一窝”,若是论资排辈,也不知何时才能轮到后生唱。可16岁的女孩对站在舞台中央却没有太大执念,觉得多看看老一辈演戏、积攒经验也很好。

三十年后再回首,她笑自己以前没什么上进心,能在南京上学,以后还留在南京工作,她就已经满足。

眼见“僧多粥少”,学生大概没有办法在江苏京剧院挑大梁,陈正薇着了急,向李亦洁提出去上海京剧院试一试的建议:“上海给演员的机会可能多一些。”

从只要登台便欢天喜地到暗暗思考是否虚度时光,跑了几年龙套的李亦洁发觉,自己应该争一争。

“上海京剧院正好在排新戏,可以给我安排角色。后来省里面和院里面听说了,总觉得不合适,自己培养的演员往外跑不太好,所以找我谈话。我其实不愿意离开江苏,毕竟我是江苏人,江苏也培养了我。”

90年代初,江苏省京剧院决定排《西施归越》参演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经过排练与最终彩排,李亦洁作为最终选定的小组成员,前往天津。

近代起,要数京津沪汉这几个地方难唱戏,其间天津最不易对付,天津京剧角儿不敢到这里登台。

《西施归越》是新戏,观众能否接受还是未知数,但这群敢闯天津码头的“初生牛犊”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怕,满心的不管不顾,只期待与尚长荣等老艺术家在同个舞台上演出。

李亦洁笑道,把握机会,尽力去演,演好就行。

1995年,在全中国平台最高的大码头,江苏省京剧院选送的《西施归越》大受好评,夺得京剧节“程长庚铜奖”。耳畔雷鸣般的掌声环绕,年仅23岁的李亦洁站在戏台上,仿佛身处过于真实的梦境。

“第一场演完以后,没有一个观众走,就在下面鼓掌,还有一些评委,将近有十几分钟一直在那儿叫好,当时我都傻了,感觉真的有这么好吗?后来天津观众要求再唱,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就加唱了《霸王别姬》,后来还让我唱。”

末了还是一些年长的戏迷劝说“年纪这么小,《西施归越》从头到尾都在唱,我们让她休息休息”,台下才放过她。

灯光聚焦,人生百态,李亦洁的京剧舞台就此拉开了帷幕。

学梅派在于学精神

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紫金奖章……在世人眼中,奖项给李亦洁镶了金边,让她的巅峰与辉煌变得无法超越,那么是不是可以放缓脚步歇一歇了?

李亦洁摇了摇头——歇不了,不能歇。

“演员获奖,是老师、专家、观众对表演的认可。”她说,“我觉得拿了就拿了,这一页可以翻过去了,不能说一个演员拿到这个奖,就可以停在这儿躺着睡觉。既然自己喜欢这个专业、爱这个专业,那目标就不是拿奖。”

因为热爱,所以马不停蹄。28岁手持梅花奖、39岁荣获文华奖,并不局限于现有成就的李亦洁开办自己的工作室,与淮安京剧团合作《如姬》。

排练《如姬》期间,她又重新整理了《太真外传》。四晚的戏压缩到两个小时,工程量巨大,当时梅葆玖健在,改编后她将本子寄去请求指正。新改的《太真外传》在梅兰芳艺术节闭幕式上进行演出,梅葆玖偕同夫人现场观戏,他希望李亦洁能将这部戏带到北京,甚至推到国际上去,可这愿望终究成了遗憾——次年梅葆玖就去世了。

“我很幸运,幸运的是在他还在的时候,戏能得到他的肯定和支持,但我心里还是难过。”

承袭梅派技艺,深得梅兰芳后人指点,因而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李亦洁总是强调学梅派,要把老艺术家的传统戏继承好,继承就是打基础。盖楼是地基越深楼盖得越高,其实唱戏也一样,基础打得越好,才会有更多的想法来塑造好更多新的角色、新的剧目。

“梅先生的精神最后就是一个创新。”李亦洁说,梅兰芳在不同的年代创造不同的戏,让不同的观众来欣赏,“他也在与时俱进,他那个年代也在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意味着改变,李亦洁渴盼这种改变。观众和专家的认可,是对她表演完成度的评价与反馈,但如果说主观上满意的角色,对她来说,还是要通过转变来获得。

《青衣》正是李亦洁的成功尝试。

像筱燕秋那样坚守

很多人看了《青衣》后感慨李亦洁就是筱燕秋,但她自己却说:“这部戏排完之后,大家都是筱燕秋,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是执着地来做这部戏,想把戏做好。”

青衣是京剧旦角的重要行当。传统戏中的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

而《青衣》中的筱燕秋,虽然她所从事的戏曲行当是青衣,但与传统戏当中的青衣女性迥然有异。她不是王宝钏独守寒窑十八载;不是秦香莲浆浆洗洗、哺养儿女;不是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这是京剧舞台上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

谈起塑造筱燕秋形象背后的故事,李亦洁忍俊不禁。她和《青衣》原著作者毕飞宇相识多年,而首先想到把《青衣》搬上舞台的,是她的丈夫。

“我先生说,毕老师,能不能把你《青衣》戏搬到京剧舞台上,你自己写的就是京剧演员。当时毕老师一口否定,‘不行不行,这部戏搬在京剧舞台上可能会呈现不出来。’他感觉好像不一定很好,但是我觉得我们得坚持。”

一本小说篇幅很长,抱着书在家任何时候都可以看,但舞台限定将故事在两小时之内展现出来,所以究竟让观众看什么,这是一道难度系数极高的题目。

私下聚会喝茶、聊天,慢慢把这部戏聊出来,耗费了主创大量时间与精力。导演张曼君时间紧张,编剧杨蓉每次都要从盐城坐大巴来到南京,而“筱燕秋”这个角色,就是他们之间的向心力。

剧本写成时江苏大剧院刚刚成立,《青衣》也交由大剧院排演。李亦洁说,毕飞宇的小说、她的主演、杨蓉的编剧,江苏大剧院来创作,这是真正属于江苏的原创剧目。

走出江苏,《青衣》在北大百年讲堂上演,同时收获上座率和口碑的双高。

“这部戏更贴近年轻人、更贴近现在的生活。不能说传统戏不贴近,年轻人跟老戏迷不一样,老戏迷看的戏比较多,哪个戏都熟悉,可能新的老的都能接受,但年轻人不一样,老戏唱半天哼半天,他们一时接受不了。《青衣》的舞美、灯光、题材能让大家接受,很多年轻观众看了这部戏,说‘李老师,看了之后喜欢了,我会继续关注’,我觉得这就对了。”

从艺至今,李亦洁立于戏曲的阵地始终没有动摇,老师曾教导她“你干这一行就是半个出家人”,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让她对“坚守”二字的感悟更深。

“不是我能坚守在这就是不容易,而是现在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的每一位戏剧演员都不容易。不过既然选择了这行、爱这行,那不论是苦是甜,只要坚守自己的最爱,我觉得这就是最幸福的,这就是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京剧,是李亦洁的信仰。

>>人物简介

李亦洁,曾用名李洁。梅派青衣,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研究生,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领衔主演,中国文化部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十大女杰,全国“四个一批人才”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师承陈正薇、杨秋玲、李金鸿先生,得梅葆玖、沈小梅,范玉媛等老艺术家授艺,2006年拜杜近芳先生为师。

常演出剧目《霸王别姬》《凤还巢》《天女散花》《四郎探母》《白蛇传》《穆桂英挂帅》,新创剧目《西施归越》《飘逸的红纱巾》《如姬》《花蕊》《太真外传》《青衣》等。

曾获首届中国文化部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主角奖”,江苏省“紫金文化奖章”,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获一等奖,法国巴黎第二届中国地方戏曲节“青年艺术家奖”,江苏省首届青年戏曲节“最佳表演奖”,江苏省首届文化艺术“茉莉花奖”,江苏省一届、二届文华表演奖,江苏省首届京昆艺术紫金奖“表演奖”被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评为“中国京剧之星”称号。

江苏省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南京市人大代表,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主席,江苏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常委,济南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股权体检

微信扫一扫

给你的企业做一次

更全面的股权健康体检

股加加,一站式股权激励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开启智能股权激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