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需要javascript支持,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重建新房子 再续好日子

来源:普洱日报..|2016-10-10

订阅《普洱手机报》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 PEE发送到1065866695 (3元/月)

    ▱本报记者 付颖

    金秋九月,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震灾区,富饶的坝子瓜果飘香,一派丰收景象。

    记者来到永平镇芒费村,但见一间间漂亮的新民居排列整齐,水泥道路宽阔平整,村庄周围甘蔗林、玉米地在秋风的吹拂下绿浪翻滚,田野间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满载金色烤烟的农用车正向烟站驶去……灾区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示着灾后恢复重建带来的新生活和新气象。

    走进芒费村七七村民小组,今年70岁的陶其才正忙着打扫屋子,他告诉记者,震后不到一年时间就住进新房子,这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家以前住的是土坯房,地震发生后,政府给了补贴,加上贷款盖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陶其才说,地震毁坏了他们的家园,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不仅家家户户住进了新房子,而且有了水泥路、活动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如今,和陶其才一起生活的女儿女婿除了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外,还打算在年底开个“农家乐”,他和老伴只需帮忙照看家里的小卖部,不用再为家里的生计操心,能够真正的安享晚年。

    与陶其才一样,景谷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已重新享受“家”的温暖。据悉,景谷全县共修复加固 41689户,拆除重建16752户,实现了灾区群众户户安居目标。

    建立机制强化保障

    “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灾后民居重建工作,一有困难上级都以最快速度落实解决,包保工作队员天天驻扎在村子里,和我们同吃同住,共同帮助老百姓建新房,进度慢了抓进度,质量不过关了及时整改,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努力,不到一年时间我们的房子都盖起来了。”芒费村村支部书记鲍太春感概地说。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灾区群众住上安心房、称心房,归根结底,离不开一项项科学有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五级包保”的组织保障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责任包保方案,严格落实县四班子主要领导分片包保到乡(镇)、县委常委每人包保一个乡(镇)、县副处级领导包保一个重点村、县级部门包保到村民小组、县级工作队员包保到户的“五级包保”工作责任制。景谷全县1860余名各级领导干部驻村入户落实“八包八保”。

    建立高效行政审批机制。制定审批方案,开辟绿色通道,集中审核、集中审批,有效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帮助群众协调解决重建资金难题。建立“借、用、管、还”与“责、权、利”相统一的灾后恢复重建融资担保平台,由县财政向金融机构注入“担保资金”,政府按央行基准利率的50%给予拆除重建户3年5万元以下贷款贴息。贷款重建户承诺以“三权三证”作为抵押物。

    建立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累计编印农村民房建设抗震设防技术要点、建设知识、设计图纸、建筑方案集、施工安全知识等图文资料74300册(份),深入村组开展房建技术知识培训,向乡(镇)派出房建专业技术指导员,聘请民间工匠作为乡(镇)房建技术指导员;规划部门统一提供施工设计通用图纸供群众选择。

    建立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成立安全生产检查组对全县恢复重建安全生产进行检查,严把工程质量关,乡(镇)、村组、施工队、农户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生产承诺书,张贴安全生产标识,确保了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到位,责任到人。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是灾后恢复重建的主力军和原动力。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尊重民意,规划先行,统规自建”成为景谷地震民房恢复重建的一大特色。

    在民房重建上一律采用统规自建的方式,政府结合当地各民族建筑风格,与村民共同商讨、并免费为其提供多种民房设计施工图样,从源头确保房屋结构设计安全。政府负责统一提供七种面积户型的施工设计通用图纸供群众选择,积极为百姓筹措资金搭建好各种筹资平台。在恢复重建项目实施中,凡是村庄规划、旧房拆迁、新房选址、规划设计、工程招标、材料购买、施工建设单位和施工方式的选择等重大问题上,严格按照专家起草、群众讨论、多方论证、修改完善、最终审定的步骤,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政府部门除对施工建设单位进行资质、信用把关和技术指导外,户型与建设单位的选择、合同内容协商和施工组织方式等具体问题,全权交由各户自主决定,从总体上营造了科学高质快速推进民房恢复重建的大环境。

    灾区群众在恢复重建中给人们留下了一幕幕深刻的印象。他们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广泛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成立“建房互助小组”村帮村、户帮户;统筹解决恢复重建工期和农忙抢收抢种节令,想方设法用勤劳的双手去建设新家园,干部群众的心贴得更近、民族关系更加和谐、邻里之间更加和睦。

    科学规划谋发展

    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景谷将“安居”和“乐业”有效结合起来,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相结合,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增收,推动群众增收致富。这样的“造血式”重建,为景谷地震灾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灾区农村着手实施“三清五改”行动,强化乡村发展规划控制,恢复重建、新建和改造的房屋突出主体民族或本地域建筑风格风貌,形成“花果飘香、四季常绿”的人居环境,努力做到“建新房、成新村、应美景”。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非物质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依山就势、依山傍林,建设特色精品村。

    围绕 “无量宝地·佛迹仙踪”旅游品牌打造,结合重建点的实际,规划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规模养殖示范区、农产品加工集散区、旅游休闲观光区,着力开发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通过对芒玉峡谷景区、迁糯佛寺的维修加固,在芒玉旅游村、迁糯一二组、坡脚村民小组、七七村民小组、芒岛古村落重建中配套了农家乐(客栈)、商店、公厕等设施,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为打造乡村旅游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七村民小组,农家乐建设如火如荼。作为村里第一家农家乐,七七农庄已经开门迎客,老板刘维向记者介绍,村庄规划配套了串户路、路灯、公厕、一水两污、人畜分离等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大幅提升,“村庄美了,交通好了,来的人越来越多,农庄生意不错,两年后还清贷款肯定不是问题。”刘维坚信生活会越来越好,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股权体检

微信扫一扫

给你的企业做一次

更全面的股权健康体检

股加加,一站式股权激励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开启智能股权激励之旅